課程概要:電腦輔助設計

課程概要:電腦輔助設計

哥雲 數位學習營發表於
Number of replies: 0

富蘭克林為電做了「定性」的解釋,並且標注電有「正極」和「負極」的分辨,在他之後有許多與電相關的研究,並且嘗試驗證電荷之間有作用力,且與距離有相關,就像萬有引力一般。這個規律由「庫倫」的實驗得到驗證。庫倫經由實驗歸納岀兩個電荷q、q'之間的作用力與距離的平方 r 成反比:

F = k e q q ' r 2
(1)

式(1)為一數學方程式,為「庫侖定律」做了明確而典型的表達,若以口述的方式敘述為:「兩個電荷q、q'之間的作用力等於兩者電荷數值相乘,再除以距離的平方,再乘以庫倫常數ke」。

庫侖定律確認了電的定量方法,並且以「庫倫」(Q) 作為電荷的單位。基於庫侖定律延伸可定義「電場」的概念:

E = k e q r 2
(2)

也就是說,空間中一個電荷 q 的存在隱含了一個場 E ,以 q 為中心,在距離中心 r 處另一個電荷 q' 所受的力為:

F = q' E
(3)

式(1)式(2)都不算太複雜,通常我們可用紙筆做一些簡單的計算。然而在實際應用上,往往需要計算更複雜的情形,例如圖1,紅色與黑色的球體分別代表正、負電荷,這樣的一對電荷也稱為「電偶極矩」。經過一番計算,可以畫出代表電場方向的「電力線」,也就是圖中的紅色線條。電力線有兩個涵義:1. 電場的方向由正電荷射出,並且以負電荷為終點。2. 電力線的密集程度可表達電場的強度,密度越高的區域 ( 面 ) 電場越強,而通過該區域的電力線數稱為電通量Φ。

圖1

實務上,如圖 1之計算並不算輕鬆,此時便可借助電腦的輔助,由軟體或是「程式語言」進行計算與繪圖,也就是「電腦輔助設計」。

繼續閱讀課程概要